文档介绍:关于加强村卫生室、村医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,乡村医生承担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任。多年来,这支队伍在农村防病治病第一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今后仍然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医疗、预防保健服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。近年来,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,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待遇有所提高。鉴于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,分析乡村医生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,提出加强全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。一、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(一)村卫生室环境较差,硬件设施亟待完善在家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中,村卫生室建设遵从“规模适度,功能适用、装备适宜、经济实用”的原则,统一标准和标识进行建设,要具备“三室一房”,即诊断室、治疗室、观察室和药房,面积90平方米左右,要严格和生活区隔开。对统一验收的卫生室由地方财政“以奖代补”,。实际上,有的区县难以落实,以致多数的村卫生室依然是私人房子,生活和就医混为一团,多数简陋,卫生条件堪忧。(二)乡村医生人员总量不足、年龄结构偏大以武汉市为例,全市约有乡村医生3400余人,承担全市数百万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,乡村医生面临人员不足、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。

在调研某区时,全区乡村人口40余万人、全区乡村医生仅480余人,这意味着每名乡村医生平均每年要为837名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。乡村医生的工作量比想象中的要多、还要重,这就是凸现出全区乡村医生总量较为欠缺。在480余人中,51岁以上的147人,%,其中还有一部分是60岁以后还在执业,全区乡村医生队伍结构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。(三)乡村医生素质较低,存在执业隐患从乡医学历方面看,全区480名乡村医生,大学专科14人、%,中专151人、%,高中189人、%,初中及以下131人、占27%。从乡医执业资格方面看,执业医师6人、%,执业助理医师20人、%,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459人、%;请接着看现有村医的知识结构和从医资格问题。无本科,只有14个专科,还是进修“松进松出”的结果,中专151人,多为卫校毕业,是本系统培养的,素质难以令人恭维。高中189人,“老三届”和“文革”毕业生不少,初中以下则131人。他们中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只有6人,初级医师则为20人,其余459人未能达到卫生室从业的条件,是典型的村医。在职在岗的一些乡村医生因年龄大、业务水平偏低、专业知识结构老化,其执业行为存在一些随意性甚至违规现象,处置病人的经验不足,特别是遇到急危病人时,存在较大的医疗安全隐患,一但发生差错或事故,仅靠乡村医生个人很难妥善解决,也不利于社会稳定。

(四)乡村医生待遇较低,缺乏社会保障机制乡村医生的收入普遍较低,有的乡村医生每月的诊疗服务收入只有几百元,许多乡村医生靠半农半医来维持生活。从乡医社会保障方面看,乡村医生仅由市政府为每人购买了一份意外伤害保险,除此之外没有养老、医疗保障。目前,由于在岗乡村医生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机制缺失,其性质定位处于半农半医。很多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投身村卫生室,在乡村医生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。当他们从这个岗位“退休”后,将面临没有工资,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,又无力从事其他劳动,基本